辖4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灵川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257.9平方公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9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5元,同比增长11.5%。禽畜水产生产方面全县共有牲猪规模养殖场160个,家禽规模养殖场448个,年出栏牲猪44.9万头,出笼家禽962.3万羽,水产品产量1万吨。二产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2.33%。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人口多吗
人口:约36万人人口密度:160人/km2
[1]邮编:541200 代码:450323 区号:0773
拼音:Líng Chuān Xiàn,Lingchuan Xian
灵川概况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县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为历代“楚越往来之要冲”。县城距桂林始发站7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湘桂铁路、国道322线、桂海高速公路和桂林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辖4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灵川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257.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3万公倾,粮食播种面积3.47万公倾,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28万公倾,有林面积14.02万公倾。总人口35.4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05万人;回、瑶等少数民族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
风景资源有山、岩、江、泉、洞、峡、湖、瀑、树、洲10个景类,风格独特。主要旅游景点有青狮潭、大圩古镇、古东瀑布、海洋银杏林、江头古民居、湘高二水之源、公平象山、宝江莲花洞,其中青狮潭为自治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江头古民居获"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称号。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铅、锌、重晶石、方解石、大理石、石灰石。土特产有毛竹、白果、香茹、梨、提子、草莓等。
邮编:541200。代码:450323。区号:0773。
行政辖区
灵川县辖6镇5乡,分为东、中、北三个片区。东片有大圩、潮田、海洋、大境、灵田5个乡镇,中片有三街、灵川镇、定江3个乡镇,北片有潭下、青狮潭、兰田3个乡镇,全县11个乡镇共有行政村136个,有汉、壮、瑶、回等19个民族35.5万人,土地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灵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日照1615小时,降雨量1926毫米,无霜期达320天,每年均降瑞雪,兼南北天时之利。
土地情况
灵川县地形结构特殊,以漓江河谷平原为中轴,东有海洋山余脉,西有越城岭余脉,整个地形呈“川”字形结构,全县土地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5万公顷,水田1.927万公顷,林地1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52%。
自然资源
①农林资源:
灵川县共有森林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保护区,主要林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等,其中毛竹、银杏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全县毛竹种植面积29万亩,储量2000多万根;银杏种植6.2万亩,100多万株,海洋银杏之多为全国乡级之冠。
②矿产资源:
灵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20余种,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大理石多为黑色、花色,储量达1400万立方米。
③水电资源:
灵川县境内河流众多,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和漓江、甘棠江、桃花江、花江、东江、潮田河等20多条主要水系和河流,流域面积2093.87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5.9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目前全县建有小水电站48座,装机容量3.04万千瓦,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
经济发展
1、国民经济: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灵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的和谐灵川,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89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85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6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4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9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5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527元,同比增长9.6%。
2、农业:
围绕“农业稳县”工作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全县基本形成优质粮、春夏熟水果、禽畜水产、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桑蚕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
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9.92亿元,同比增长10%。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6万亩,总产量17.9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万亩,优质谷率达99%。
蔬菜生产方面
建成九青、广灵、大圩、海洋山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4个,蔬菜年复种面积31.6万亩,总产量58.5万吨。
水果生产方面
全县共有白果早结丰产示范点50个,大果杨梅、大果枇杷、脆皮金桔、南方优质梨等百亩优果示范点148个,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9.2万吨,产值1.4亿元,其中脆蜜金桔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
禽畜水产生产方面
全县共有牲猪规模养殖场160个,家禽规模养殖场448个,年出栏牲猪44.9万头,出笼家禽962.3万羽,水产品产量1万吨。
食用菌生产方面
建成以灵川镇、定江、三街为重点的食用菌核心栽培区3个,专业村5个,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年产量9000吨,产值4500万元。桑蚕生产方面,全县桑蚕种植面积3420亩,年产值524万元。
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全县共有集琦实力、绿苑米业、威昂佳果、大发禽业等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60多家,全县农村每年提供给这些企业的农产品价值达4亿多元。
3、工业:
围绕“工业强县”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抓好现有企业的协调服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桂林八里街工业园区、潭下金山、定江三号、灵川镇灵勃、三街五里排、大圩铁山、灵田花江、青狮潭等工业园区和集中区8个,企业总数达99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47家,纳入税收考核范围的企业270家,基本形成以化工、冶炼、建材、制药、轻工食品为龙头的五大产业体系,涌现出金山化工、白云化工、桂康公司、迪华玻璃、大华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8.11亿元,增长17.9%;实现工业税收846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65亿元,增长16.3%;实现销售产值25.82亿元,增长16.5%。二产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2.33%。
4、第三产业:
围绕“三产活县”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旅游、商贸和土地资源,全力做好特色文章,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2006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税收1.12亿元。
餐饮服务业方面
通过加大灵川狗肉、青狮潭大头鱼、漓江清水鱼、清水鸡、百果鸭等特色风味美食的宣传推介和包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形成县城、三街、八里街、大圩、青狮潭、东江等六大美食产业区。
商贸物流方面
根据桂林市发展总体规划给八里街及周边区域以市场、物流、仓储为主导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该县已建成的八里街汽车销售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饲料批发市场和各类商贸市场的作用,改造提升该区域的商贸、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交易、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桂黄公路县城以南周边区域逐步为桂北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之一。
建筑房地产方面
充分利用桂林市城区框架扩大及旅游业发展需求,以聚集人气、发展地方经济为目的,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引导建筑房地产业加大对县城、龙头岭、八里街、桂磨公路大圩段等重点地段的开发力度。2006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7亿元,税收7833万元,建筑房地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5、项目建设:
围绕“项目兴县”工作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全县引进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校区、广西师大附中八里街校区和中国桂林•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桂林花园时代购物广场、大圩古镇保护性开发等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2006年,全县引进新建和增资项目达175个,协议资金总额7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39亿元;实施项目建设2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4个,续建项目96个,计划总投资63.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7.63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和顺利实施,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旅游资源
灵川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10个景类:江、岩、山、泉、洞、峡、湖、瀑、树、洲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同为桂林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桂北旅游、农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县主要有国家级4A景区古东瀑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头古居民等重点旅游景区和海洋古银杏生态博览园、大境“大野神境”、潮田“漓水人家”、灵田“盐马古道”等旅游新开发项目,毛洲岛、东江漂流等类型的特色生态游、农家乐和休闲度假旅游遍布全县,充实和丰富了东、中、西三线旅游线路。2006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70万元。
游桂林山水 品灵川美食
灵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美味食品,逐步形成了以青狮潭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的西线生态环境旅游线路;以灵川桂黄公路沿线美食文化为主的中线美食之旅线路;以大圩古镇、毛洲岛农家游、古东森林瀑布群、海洋金秋银杏田园风光为主的东线访古觅幽旅游线路
海洋银杏林
海洋银杏林位于桂林灵川县海洋乡境内。林区有银杏树100万株,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植于秀丽的田园间或村庄舍旁,林区面积4平方公里,树龄一般为30-50年,林冠平均高度13米,树干直径0.5米,其中有50多万株年代久远的银杏树,最古老的一株已有500多年历史
青狮潭旅游度假区
青狮潭是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全区有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漓江重要的补水源头。分为东湖、公平湖、西湖,三湖景色各异;西湖上有广西设备最齐全的水上乐园,可选择快艇、摩托艇、皮划艇、水上牵引降落伞、潜水等惊险刺激的水上体育活动
机构设置
灵川县人民政府 政府办公室 发展和改革局 经济贸易局 教育局 公安局 监察局 民政局 司法局 财政局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国土资源局 建设规划局 交通局 文化局 农业局 卫生局 林业局 水利电力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统计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历史沿革
1981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44号】)将灵川县大圩公社的潜经、草坪2大队和茯荔大队的吴家、杨家2生产队划归桂林市管辖。
2000年,灵川县辖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
2003年灵川县行政区划一览(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
100 灵川镇 辖:城北街、城中街、城南街3个居委会;同化、禾家、粑粑厂、莫家、大面、双洲、木马、民治、灵宝、双潭、王家、甘棠12个村委会。
101 大圩镇 辖:大圩街居委会;大圩、敢兴、党村、廖家、朱家、李家、高桥、上桥、雄村、下张、南积、西马、涧沙、袁家、秦岸、茯荔、毛洲17个村委会。
102 定江镇 辖:定江街居委会;莲花、宝路、粟家、赤江、定江、法源、金灵7个村委会。
103 三街镇 辖:三街居委会;三街、狮象、普贤、五福、龙门、龙坪、广化、千秋、溶流、溶江、潞江11个村委会。
104 潭下镇 辖:潭市街居委会;老街、潭下、码头、合群、蔡岗、枣木、庄屋、砖塘、大义、东头、薛家、大庙、大泉、合堡14个村委会。
105 九屋镇 辖:易家、油塘、九屋、江头、塘社、苏勃、祠堂、莲塘、石洞、黄梅、西岭、东源、四江13个村委会。
200 潮田乡 辖:潮田街居委会;潮田、留村、毛村、富足、吒头、深井、旺塘、南圩、太平、寨底10个村委会。
201 大境瑶族乡 辖:大境、永同、新寨、金竹、松江、乐育、黄泥江、群英8个村委会。
202 海洋乡 辖:海洋街居委会;江尾、国清、海洋、九连、大庙塘、水头、尧乐、大塘边、新民、小平乐、滨洞、思安头、安太13个村委会。
203 灵田乡 辖:灵田、会林、永正、龙口、东田、力水、四联、正义、上长岗、下长岗10个村委会。
204 青狮潭乡 辖:青狮潭街居委会;青狮潭、三合2个村委会。
205 公平乡 辖:公平街居委会;新江、田心、岩山、山上、联合、五美、公平、和平、四合9个村委会。
206 兰田瑶族乡 辖:兰田、两合、南坳3个村委会。
2005年8月,撤销公平乡、青狮潭乡、九屋镇,设立青狮潭镇,青狮潭镇人民政府驻原青狮潭乡青狮潭村。2005年底,灵川县辖6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
灵川特产
灵川正宗狗肉
灵川狗肉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据考,它始于汉景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灵川狗肉烹调工艺独特,以选狗、杀狗、切狗、烹调到品尝狗肉皆有讲究。食后余香满口,通体舒泰,令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灵川银杏
灵川银杏俗称白果。果(种实)为圆 形或长圆形、卵形、椭圆形, 外种皮肉质, 中种皮骨质, 内种皮膜质。种核(白果)椭 圆, 卵形或长椭圆形, 素有“活化石”之称。有敛肺气、平皱、益气、平喘缩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大球盖菇
灵川县强化与科研部门的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在稳定发展传统产品的同时,先后从有关院所引进了鸡腿菇、杏孢菇、茶树菇、猴头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新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灵川县榜上有名。
2020年4月,灵川县被命名为首批广西民营经济示范县(市、区)。
2020年,灵川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古东森林瀑布。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灵川县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灵川县榜上有名。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灵川县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12月,灵川县上榜广西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山西有何特产?
在山西,名产以汾酒、竹叶青最为有名。清除老陈醋、太原葡萄酒也并不逊色,知名度颇高,而且独树一帜,盛名中外。此外,五台山“台砚”、大同黄花、恒山黄芪、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猕猴桃、清除葡萄、上当“党参”、晋城红果、代县辣椒、“沁州黄”小米、晋祠大米、太谷中药“龟龄集”、定坤丹、洪洞甲鱼、运城黄河鲤鱼、高平丝绸、平阳木板年画、大同艺术瓷、铜器、平遥推光漆具均属名产之列。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斗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醋:山西陈醋,全国闻名,追溯历史,酿醋至迟在春秋时已开始,经历代的改进发展,到了清代,酿醋工艺精益求精,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山西陈醋和太原特醋。它以高粱为原料,特曲发酵,经夏晒东冰,一年时间,醋的浓度、香度提高,才成为陈醋。山西陈醋以清徐产品最有名。太原特醋以溢源庆醋坊最为有名。开始只是一个磨面坊的副业,到1921年才以酿醋为主,所生产的醋,甜、棉、酸、香、浓。太原生产的醋不仅本省人民喜爱,而且行销全国。
清徐葡萄,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区。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葡萄产地的土质、阳光、气候、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植经验。清徐葡萄现有五十多个品种,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黑鸡心、紫龙眼三种,其中白瓶儿葡萄为最好,每粒约七、八分,直径达三、四分。
葡萄酒:太原葡萄酒在唐朝时已经很有名气,是给皇帝的贡品。宋朝大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诗句中就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频。”盛赞太原葡萄酒的醇香。太原葡萄酒来自清徐,这里历史上就以盛产葡萄酒闻名,主要产地在西山边山、马峪、高白、城关等乡。长期以来,太原葡萄酒以古传统独特方法酿制,质量上乘,长胜不衰。
汾酒:汾酒是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白酒。始酿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汾酒“入口绵,落口甜,酒后有余香”,以色、味、香三绝著称,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汾酒曾在1916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已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竹叶青酒:杏花村汾酒厂产,是汾酒的再制品,酿造历史悠久。竹叶青以汾酒做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广木香、紫檀香等十余种中药材和经蛋青、竹叶、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为45度。酒色青绿,晶莹透明。经科学鉴定,具有和胃、消食、除烦的功效,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纯正香美的汾酒、竹叶青酒,都要经过5道关口、27条防线和120道工序反复检验合格才能包装上市。因此,也可见酒之品质。
五台山砚,简称“台砚”。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砚。五台山砚石料分黑、绿、红、紫四种。黑如漆、绿如叶、红如丹、紫如肝、颜色纯净美观。石砚生产始于明代,有段砚、凤砚、崞砚之别。台砚石纹犹如五台山的松枝柏叶,遒劲疏朗,刚中有柔;质地细腻不滑,叩之无声,性凉如冰;用之发黑快,水墨交融,浓淡相宜,汗不易干,挥毫益黑,得心应手,向为文人学士书家所倾爱。
龟龄集,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龟龄集”,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从此,龟龄集被列为“御用圣药”。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自家开炼服用,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广盛药店”,于是,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龟龄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主要用于强身,健脑、益髓、行阳、滋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调节内分泌,消除心肌疲劳等。
大同篇——涮羊肉吃凉粉 带阳高杏脯
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古城大同张灯结彩、盛装迎宾。在你游览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名胜古迹的同时,千万要品尝一下这座历史名城的美食佳肴。
涮羊肉:大同涮羊肉因其味香、肉嫩、质鲜而闻名全国。食用时,用筷子将切好的羊肉卷往烧开的火锅里一涮,捞出后再蘸芝麻酱、辣椒油、香油、味精、香菜海米、韭菜花等作料,香嫩可口。吃涮羊肉,秋、冬季最佳。如你能用大同铜火锅涮新荣的羊肉,那你就吃到最地道的大同涮羊肉了。
浑源凉粉:浑源凉粉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浑源凉粉用土豆淀粉加工制作,这是其筋道的根源。浑源凉粉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
油炸糕:大同炸糕个小,皮薄,花样多,里香外脆,脍炙人口。是大同逢年过节、婚嫁喜庆、乔迁新居时的必备食品。
玩好吃好了,走的时候,不要忘了带上阳高的京杏脯。
忻州篇——吃定襄蒸肉 带五台台蘑
来到忻州,可以到风景秀丽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体会一下骑马放牧的草原风情,可以到奇村温泉洗一个温泉澡全身放松一下,然后到佛教胜地五台山求签保佑全家平安。
到了忻州一定要品尝的是定襄蒸肉。定襄蒸肉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的定襄蒸肉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分,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同时也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到了五台山,别忘了买点当地的台蘑,台蘑炖小鸡,那是满室飘香。
吕梁篇——吃三交火烧 带汾阳核桃
吕梁好玩的地方有北武当山、玄中寺、卦山、庞泉沟。吕梁好吃好喝的有汾酒,汾阳的核桃、石楼熏枣以及柳林的木枣。
汾阳的核桃:个大、皮薄、仁饱满。手抓两个,一捏就破。长期食用,具有补气益血、润燥化痰、温肠润肺、治虚寒、气喘、咳嗽等功效。
石楼熏枣:干燥,果皮紫黑有光泽,皱纹细而均匀,果肉精有弹性,捏之不变形,不脱皮,味甘甜,有韧性,枣香味浓,无焦糊和酒酸异味。
柳林木枣:柳林木枣核小、肉厚、糖分大、耐储藏、适运输。新鲜时甜中含酸,脆而可口,晒干后润如油,糖丝长亮,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健脾、安神、补气、补肾等药性作用。
而柳林的碗秃、临县的锄饼、三交的火烧是你一定要品尝的当地特色小吃。
晋中篇——吃盘牛肉 带箱红枣
近年来,晋商大院可谓声名远播,从太原一路下去,榆次常家庄园、太谷三多堂、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灵石王家大院、平遥都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八方来客。其实晋中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闪耀着魅力的不仅仅是这些宏伟的大院,还有民间的众多风味美食。
到了各地,当地的面是一定要吃一碗的,面食虽然不稀罕,但味道却略有差异,主要是浇头的做法各有浓淡。到了榆次,如果有时间不妨去去后沟,那是中国古村落典范,村子的自然地貌非常古朴,农民家里自做的粗茶淡饭也非常可口。
到榆次、太谷,凉拦灌肠可得尝尝,比起太原灌肠的粘牙,那里的灌肠更显爽利,简单的蒜醋恰到好处地衬托着荞麦面的清香,如果站在街头小摊前拿根小棍扎着吃,那风味更是独到。这种享受到了平遥就该换一碗“碗秃子”了,搭一辆人力三轮车到明清一条街,寻一家干净的小吃店,切一盘正宗的平遥牛肉,再让老板娘拦一盘碗秃子,那种慢悠悠的韵昧会很舒服地减轻你旅途的劳累。
肉不单平遥的好,在太谷要一盘“小常驴肉”,到祁县要一盘“贾令熏肉”,其味道也是非常不一般。另外,如果想带点土特产,在平遥别忘了当地的长山药所做成的系列产品,也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在祁县,别忘下带几瓶小磨香油;在太谷,这季节不妨带点小白乡、范村镇一带的壶瓶枣,又脆又甜,今年秋季雨水少,枣的收成不错,带回家吃不了还可以自制酒枣。
临汾篇——吃曲沃羊汤 带连村粉条
临汾地方由于自古崇文尚武,所以处处皆古。大的有尧庙、大槐树、丁村民居博物馆、广胜寺、壶口等,小的诸如霍州衙、新田遗址、重耳藏身处等。并且临汾的地理特征是有大片的平原,适宜农作物生长,小吃也是种类繁多,所以在临汾地区游览的时候,不用着急,最好的方式是边走边吃边看。
在大槐树祭祖罢了,应该在大门口招呼上一碗凉粉,当地谓之“粉鱼”,状若蝌蚪,浇上各种作料,既可以充饥又能解渴,价格一元左右。看完广胜寺,就可以在附近找一家面馆吃当地正宗的“河捞”面,碗大实惠,价格两三元就好。继续往南走,尧都寻访尧之遗风,追溯尧天舜日,并且有两元左右的尧王卷饼可吃,不亦乐乎。或是新田遗址,或是重耳藏身之处,随地可见曲沃羊汤的招牌,烧完羊头,剔肉,加上骨架,加上绵羊尾巴,熬出浓浓一锅,奶白色的,水和油早已经掺杂一体,撒上青翠的葱花,泼入红澄澄的辣椒,入口厚重稳妥,味道隽永难忘,不来一碗吗?价格大约是三元一碗,但一定要就麻花、饼子吃。
可以带回来馈赠亲友的,首先不要错过永和的红枣,中秋新枣刚落,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甜丝丝的荡漾一嘴,怎不是一份大礼。再者就是吉县的核桃,如果家中喜欢开炉灶,一定不要忘记去襄汾捎上几箱连村的火锅粉,细、滑,有韧劲。
晋城篇——吃“十大碗” 带“沁州黄”
来晋城旅游过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古老、时尚之城,有历山风景区、蟒河风景区,而且还是一个能够让游客满足品尝独特风味小吃的地方。
木耳圪贝:木耳圪贝是晋城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名吃,是“十大碗”宴席中的头道菜,因制法特殊在当地广为流传。其色泽洁白清亮,柔软利口,汤味清香。
烧猪肝:烧猪肝是阳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作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烧三鲜: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特产。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作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绿豆丸子 主料绿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特点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走的时候可以给家里带上些当地特有的农特产“沁州黄”小米,平顺花椒。
运城篇——吃牛肉饺子 带芦笋煮饼
游客来到运城后,除了欣赏千年古刹普救寺、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的鹳鹊楼、风景宜人的五老峰、黄河大铁牛、关帝庙、永乐宫等风景之外,还可品尝到驰名天下的永济名吃——牛肉水饺,轻轻咬开薄薄的饺子皮,鲜嫩的牛肉娇艳欲滴,扑鼻而来的葱花香味,吃一口还可喝一口清淡的饺子汤,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并且价格也不贵,每公斤水饺还只有12元钱。
除了饺子之外,来运城还要品尝当地的葱花饼、羊肉泡馍、豆腐脑等美味小吃。在五老峰风景区游玩时,还要记着去虞乡购买当地的特产——芦笋,那可是远销荷兰等国家的。另外,闻喜的煮饼、万荣的桔蜜柿饼、稷山的板枣都是可以带回去馈赠亲友的特色礼品。
太原风味小吃
孟封饼: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的特点久负盛名。凡品尝过它的人,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名食,素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省内外。1982年,六味斋的酱肘花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羊(牛)肉蒸饺:是太原的著名风味小吃。认一力饺子店的蒸饺皮薄、味香,佐以老陈醋,味道绝佳。可谓“肥而不腻馅成丸,一家蒸饺万家赞”。
羊杂割:是山西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这种小吃物美价廉、营养丰富,颇受欢迎,尤为冬令美食。位于柳北的“郝刚刚羊杂割”较为知名。
清真什锦细点:始于清光绪二十年,选料精细,配料严格,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全套点心由夹糖糕、桃酥、烫面包馅、起皮包馅四大类组成。规格整齐,甜而不腻,新颖美观。
忻州风味小吃
定襄蒸肉:猪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调味佐料搅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时加热切成块,味香迷仙。
原平锅魁:原平锅魁因在历史上“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呈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原平锅魁供不应求,除畅销本省外,还直达京、津,北上内蒙,南下四川等地。
五寨猪黑肉炖粉:取熟猪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佐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保德碗托: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临汾风味小吃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太后御膳泡泡糕: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其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油炸馓子: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子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羊杂烩:洪洞的羊杂烩创制于元代,到了清朝,因其灶具、烹制独特,已与平遥牛肉、闻喜煮饼齐名。其特点是原汁原汤,必须用沙锅烩制。调味品只加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调味品一概不用。据传是保留了蒙古人民吃羊肉的习俗。
运城风味小吃
豆沙糕:豆沙糕创制于清末,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相传当年太平天国义军攻克河南济源后,招募当地青壮年入伍,率兵北上攻占了晋城、长治等地,继续向晋南挺进。部队驻扎曲沃时,一些济源籍伤残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荣,便不思故乡,留居曲沃,为谋生而经营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国年间,豆沙糕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他们还编了口头禅:“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点豆沙钱。”经营豆沙糕既不占地盘,又不需开门铺,原料易取,薄利多销。
稷山麻花: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
解州羊肉泡馍:解州关帝庙闻名全国,解州的四大名吃——羊肉泡馍、黍面油糕、炒面油茶、猪油葱花扯面也名扬四方。而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馍最为著名。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佐料齐全,工艺独特精细,汤汁新鲜,味美可口,因它“看着美、吃着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有诗云:“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去长安,听说解州羊肉泡馍很有名气,就派专使到解州为其取之。
晋南醪糟: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应运而生。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还因为有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烹制醪糟,需先制作一个特别的风匣炉,状如打铁炉,炉口直径26厘米左右。通炉膛前方,焊接一节长约33厘米、前细后粗直径3.3厘米的铁皮烟管,另外还需一个大的黄铜瓢。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纯味正,清香悠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仙醪糟等十余个品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
大同风味小吃
莜面栲栳栳:用莜麦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种佐料,在西街和九龙街上的九龙饭店、云中饭店、水饺锅贴馆等都会使您一饱口福。
应州牛腰: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像煮熟的牛腰。于是他试着又做成牛腰形状,端给客人们品尝,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从此于义就专门做起了这种食品,他的饭铺也就因此兴旺起来,其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
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享誉山西。
长途运输煎饼如何包装
叠好了的煎饼的话,直接用塑料袋装好,装箱就行了。没叠的圆煎饼,也用大塑料袋装好,密封好。走物流的话就用园纸筒装起来,防止压碎了。国际运输包装的原则,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包装原则1)适合运输
这是运输包装(运输包装也叫外包装,与商品包装/内包装/销售包装相对)的基本要求。运输包装必须结实、耐冲击、耐震动,同时要兼顾防潮、防盗、防丢失等功能。
2)保护产品、防潮防盗
保护产品是包装的最低要求,别的要求(如适合运输、便于装卸、美观大方等)都是在保护产品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对于高价值但体积小的产品,尤其要注意防潮防盗的功能。如在外包装上贴上防盗封条,这样只要封条完好,就表明里面的产品没有丢失。
3)方便装卸搬运
包装良好,容易搬运,便于装卸,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能避免“野蛮装卸”可能给货物带来的损害和破坏。如:要注意每件包装的重量、尺寸——太重会导致不方便搬运和装卸;形状不规则不利于码放整齐,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变形、破损。如果是托盘货或大件货物必须要用叉车或吊车才能装卸、搬运的,一定要方便机械操作,比如要有必要的插孔或起吊的孔或环等。
4)适度和合理包装
根据货物的实际情况(重量、尺寸、形状、体积等)选用大小合适的包装箱、板以及包装填充物、封箱方式(是否缠打包带)以及加固方法等。一定要避免包装箱过大,造成内部留空的不足包装,这极容易造成包装与货物的破损。当然,也不应过度包装,造成包装材料的不必要的浪费。
5)包装件融为一体
外包装要与内里的保护材料、缓冲物和产品本身融为一体,一个外包装包含多个小的内包装时,要注意内容物之间或外包装与内容物之间要码放整齐、良好,有空隙时要用缓冲物或保护材料填充,避免由于有空隙导致不应有的碰撞、摩擦或挤压。
6)注意方向和重心平衡
如果不能侧放、倒放,必须正面朝上的货物,一定要在外包装上标识清楚,四面都要有“向上”等相关标示,在搬运、装卸、储存、运输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外包装上的箭头标识正确操作和处置货物。包装件的重心应该位于中心位置,重量分布尽量保持平衡,如果由于物品本身的问题无法保持重心在中心附近,最好标明那边重。
2. 错误的包装方式
1)不能做成连体包装。用透明胶、绳子、气泡膜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包装件捆绑在一起,做成连体包装,这种做法一般是不允许的。
2)内件缺少填充物或没有防震保护材料进行填充,容易晃动、碰撞、滚动,极易损坏产品,必需添加填充物固定内件或更换尺寸更合适的包装箱规格。如:内件有零件、配件,必须用透明胶等固定住,并在包装内填充足够的缓冲、防震材料。又如:如果是多个易碎品装入同一个包装箱中,必须采取分隔措施,将两个易碎品隔开。
3)包装重心太偏、形状不规则,以及重货包装强度不够等。
4)没有内包装的小件物品如数据线、读卡器、螺丝等,必须首先按一定量分隔独立包装后,再外套包装箱,以免遗漏丢失。
3. 包装注意事项
1)使用旧的盒子或箱子时,必须弄掉包装外侧所有的唛头、标签、标识、号码、地址等信息,以及所有可能影响识别货物或操作指示的信息。
2)尽量避免使用容易破损、变形以及使用过的材料作为运输外包装。如:强度不够的塑料、编织袋等,已经有压痕、破洞或油污、水渍或已经受潮等强度不够的瓦楞纸箱。
3)旅行箱、公文包、行李袋、行李箱等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外包装使用;商品包装(内包装、销售包装)也不能直接作为运输包装;任何报刊杂志、报纸、海报等印刷品不能直接作为外包装(运输包装)。
4)根据货物属性、运输要求等确定是否使用打包带、铁箍以及木质包装等。如果采用木质包装,一定要注意是否是免熏蒸的,如果需要熏蒸,木质包装上必须有IPPC的熏蒸标识,还要注意国外清关是否需要提供《熏蒸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