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应标有特殊标识,并进行单独转运。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14天内与境外输入病例有明确接触史而感染。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疫苗接种对象为全省范围内,3岁以上除接种禁忌症外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时间为阳性检出时间。各类重点场所应停止营业或开放。
新冠转运箱怎么消毒
新冠转运箱消毒:运送核酸检测标本应使用生物安全转运箱,运送前用75%酒精对转运箱外表面均匀喷洒消毒。
携转运箱去核酸采样亭收集标本,把转运箱放入标本存放处,用75%酒精均匀喷洒标本及标本小桶,然后拧紧盖子,把小桶放入转运箱,进行手卫生,再次用75%酒精对转运箱外表面均匀喷洒消毒。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h内送到PCR实验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标本,将标本置于4℃保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运输。
运送过程中,保持箱体直立,避免颠簸,全程严禁开箱,避免与其他人员交叉聚集与碰撞,可使用专用电梯或步梯,严禁戴手套按电梯或污染其他环境物体表面。
接收人员与转运人员检查核对好信息登记表后,进行双签字交接。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应标有特殊标识,并进行单独转运。标本转运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圆帽、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区两通道”分别指什么?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要求”:总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是动态清零。总要求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管 理 篇
一、什么是“四早”措施?
“四早”措施是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什么是“四集中”?
“四集中”是指: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三、“四方责任”指哪些?
“四方责任”是指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
四、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区别是什么?
居家医学观察简称居家隔离,指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中风险区域返回人群、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所实施的医学健康管理。居家隔离对环境与设施有一定要求,现场综合评估达不到条件的,可转为集中医学观察。居家隔离要求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单独居住,不能外出。
居家健康监测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的核心是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从对本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出行,同时避免乘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与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或空间密闭场所。
五、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三区两通道”是指什么?
“三区两通道”是指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合理分区和设置通道。
三区就是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分界,需要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并设置明显标识。
两通道则是指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尽量分布在场所两端,并设置明显标识。具备条件的观察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垃圾清运通道与隔离人员进出的通道分开。
六、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部分人群定义是什么?
1.境外输入病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定义。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14天内有境外疫情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且排除中国境内感染。
2.输入继发病例(输入继发无症状感染者)定义。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14天内与境外输入病例有明确接触史而感染。其判定原则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14天内仅与境外输入病例有过接触史;②未曾到过或居住在境内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的社区,或境外有疫情的国家或地区;③无医院就诊等其他可疑暴露史,或所在地区未发生社区传播。该类病例应当按照本土病例在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
3.密切接触者定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4.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的密接”)定义。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5.一般接触者定义。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七、什么叫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定义是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八、疫苗接种对象?
疫苗接种对象为全省范围内,3岁以上除接种禁忌症外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九、“无症状感染者”指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十、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如何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在病例类型处选择“阳性检测”,临床严重程度中只能选择“无症状感染者”。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时间为阳性检出时间。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医疗卫生机构需于24小时内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中填写解除医学观察日期。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复阳”情况,可在个案的传染病报告卡中进行备注说明,无需进行重复报告。
十一、发热门诊如何设置?
各有关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选取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原则上须符合传染病诊疗要求,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和相对宽敞的诊疗空间,具有良好通风条件。
十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指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指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棋牌室、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十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机构指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机构指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十四、不同风险区域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是什么?
(一)低风险地区。在采取人员健康监测、清洁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前提下,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各类重点场所正常营业或开放。
(二)中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2.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
3.办公场所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数量,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坐,有条件的应采取居家办公、分散办公等措施。
4.商场和超市、银行、农集贸市场等营业场所应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停止促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5.公共交通工具应采取控制乘客数量、分散就坐等措施。
6.人员密集、空间又相对密闭的场所,如宗教活动场所、洗浴场所和商品展销场所等应关门歇业。
(三)高风险地区。各类重点场所应停止营业或开放。
十五、不同风险区域重点机构的防控要求是什么?
(一)低风险地区。在采取加强内部管控、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和个人防护等卫生防护措施前提下,各类重点机构保持正常运转。
(二)中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2.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
3.医疗机构应加强体温检测,严格预检分诊,控制就诊人数,住院区实行封闭管理。
4.养老院、护理院、儿童福利院和监管场所应实行封闭管理、视频探访等措施,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5.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采取封闭管理,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
6.建议培训机构由线下改为线上授课。
7.建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采用无纸化办公,降低接触传播风险,不举办聚集性活动,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不提供堂食等措施。
(三)高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医疗机构应停止择期手术,停止口腔、内镜常规检查等高风险操作。
2.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停止线下授课。
3.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等应避免聚集互访,不提供堂食。
4.监管场所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十六、消毒要遵循“七不”是指什么?
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
十七、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1.环境及物品日常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日常预防性消毒时,在无明确污染的情况下(如:肉眼可见的灰尘、食物残渣等)可采取先消毒后清洗去残留的程序。
2.日常预防性清洁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时,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环保型消毒剂;发生传染病时根据病原体抗力和相关方案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3.所使用的消毒药械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相关规定,按照消毒产品管理的消毒药械需有有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备案,并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未按消毒产品管理的药械其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
4.配置和使用化学清洁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并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摘除手套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应及时彻底清洗双手。
十八、消毒措施“随时消毒”是指什么?
随时消毒是指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
十九、消毒措施“终末消毒”是指什么?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当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二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种类有哪些?
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或下呼吸道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和尿标本。物品和环境标本根据监测需求采集。
二十一、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是指什么?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
二十二、“新冠生物样本”标本保存有什么要求?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可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存放标本。
二十三、“新冠生物样本”包装有什么要求?
1.标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
2.所有标本应当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拧紧。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3.将密闭后的标本装入密封袋,每袋限一份标本。样本包装要求要符合《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相应的标准。
4.涉及外部标本运输的,应根据标本类型,按照A类或B类感染性物质进行三层包装。
二十四、特定人群个人防护装备有哪些?如何使用?
接触或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者、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及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均应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具体包括:
1.手套。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根据工作内容,佩戴一次性使用橡胶或丁腈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消毒,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2.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每次佩戴前应当做佩戴气密性检查,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医用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3.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当佩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干燥,备用。
4.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更换个人衣物并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等),外加防护服。
二十五、防护装备脱卸应注意哪些?
1.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2.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
机场可以用纸箱打包托运吗
纸箱可以托运,但先要在机场的捆包处进行捆包(见下图),费用10~15元(不同机场收费不同)。++++++++++核酸检测受罪吗?5岁的孩子。
新冠核酸检测不受罪。就是用咽拭子(样子与日常用的医用棉签很像)在咽后壁上下左右擦拭3-5次。
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以“咽拭子”采样过程
1、咽拭子自采样操作
(1)填写采样申请单,并阅读相关注意事项。
(2)打开无菌拭子套装,核对物品是否齐全、完整无损,采样管上条码是否为完整且信息无误(有些采样管需要自己贴上条码)。
(3)清洗双手,最好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
(4)取出套装中的采样拭子(无菌长棉签)。
(5)面对镜子,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出“啊”的长声音,使得腭垂上提暴露出咽后壁。
(6)用无菌长棉签的前端,在咽后壁上下左右擦拭3-5次。
(7)擦拭之后,打开采样管,将拭子前端垂直插入采样管内的液体中,折断采样拭子外露管外部分,拧紧管帽,在采样管上标记姓名等信息,将采样管放入密封袋中完成取样。
注意事项
(1)避免在进食后2小时内采集咽拭子,以免引起呕吐。
(2)采样前30分钟请勿吸烟、勿喝酒、勿嚼口香糖等。
(3)尽量在单独的密闭空间采样,采样后开窗通风。
(4)采集咽部样本,不要采集口腔样本。
(5)任何时候都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触及拭子采样冠(棉签前端)。
(6)折断外露管部分时动作要轻柔。
(7)采集后要洗手,并用酒精擦拭桌面和物品表面。
(8)标本要放在放有冰块的运输箱中,及时送检。
2、咽拭子工作人员采样操作
应遵循“一人一诊室一消毒”原则,检查室空间独立,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完成一位受检者的采样,应对检查室及物品进行消毒。
(1)准备工作
采集人员准备:应满足二级防护要求,工作服+隔离衣、帽子、N95口罩、护目镜、外科手套、鞋套。
物品准备:咽拭子采样套装,压舌板,检验单及条码,运输袋或冷箱,75%酒精,笔。
(2)核对受检者信息,评估受检者的病情,有无发热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等。向受检者解释注意事项,在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请受检者用卫生纸捂住口鼻进行咳嗽,以免传播给他人。
(3)打开咽拭子采集套装,取出采样管并粘贴检验条码,用75%酒精擦拭双手,并待其自然晾干,戴好外科手套。
(4)准备压舌板和咽拭子,让受检者头部微仰,嘴张大,连续发“啊”音,一手用压舌板轻压舌面,一手用拭子前端在受检者上颚弓和咽后壁,快速而轻柔的刮取3-5次。
(5)将拭子前端垂直插入试管采样液中,折断拭子手捏尾部部分,迅速旋紧瓶盖,在试管上记录采集样本时间。为提高病毒载量,可取两份咽拭子放入同一采样管中,并将采集管和检验单放入独立的密封袋中。所有的样本应放进密封容器中,由专人运送至检验科。
最后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并对检查室及所有接触物品进行消毒。
注意事项
(1)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咽拭子检测样本应尽快送检,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样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样本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
(2)植绒拭子有助于新冠病毒的收集以及释放,优于传统的纤维拭子,建议使用植绒拭子进行采集,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3)折断外露管部分时动作要轻柔。
(4)采集后要洗手,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和物品表面。
来源:综合自解放军疾控中心、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