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从而具备初步独立设计先进包装系统的能力。第3章振动与冲击理论3.1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涉及自由振动与随机振动。把使用时互有关联的多种商品,放入一个包装容器内,同时出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流运输包装设计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为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学、力学或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对包装工程相关课程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从而具备初步独立设计先进包装系统的能力。由于教学安排和教材篇幅的限制,书中舍弃了一些详细的数值和图表,主要聚焦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在教材修订中,遵循了面向21世纪、国际化、体现中国特色、兼顾教学与企业需求、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它源于作者先前编写的两本著作——《缓冲包装动力学》(1989)和《运输包装》(1999),经过大幅度的更新和扩充,汲取了国内外优质资源,力求在科学性和先进性上达到平衡。
新教材旨在满足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强调整体关联性、知识结构的逐步深入以及内容的适中性,既满足大学本专科生的教学需求,也便于企业技术人员的自我学习,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目录概览
本教材详细探讨了物流运输包装的各个方面,从动力学、力学原理到实际应用,旨在提升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1章 包装动力学与基础
1.1 包装动力学的发展与作用,阐述其在物流运输中的关键地位。
1.2 设定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指导。
1.3 课程内容的规划,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2章 包装力学与流变学
2.1 包装力学基础,包括力、加速度、应力与应变等概念。
2.2 流变学概念,涵盖弹性、塑性、黏性和蠕变等包装材料特性。
第3章 振动与冲击理论
3.1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涉及自由振动与随机振动。
3.2 多自由度系统及包装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关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
第4章 流通环境影响
4.1 详细探讨流通环境中的冲击、振动和气象条件,以及环境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5章 脆值理论与包装设计
5.1 脆值理论的定义,以及如何在冲击和振动条件下确定产品包装的耐受极限。
第6-8章 包装设计实践
6.1 针对缓冲包装与防振包装的详细设计方法和最新发展。
7.1 物流系统中的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标识代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8.1 木箱设计的深入讲解,涵盖木材选择、强度计算和制造实例。
后续章节
包括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运输包装,集合包装设计,系统设计以及试验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全面支持。
包装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
包装设计就目前来讲,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美工设计:主要外包装平面设计;
2、结构设计:主要内包装缓冲结构设计,涉及的知识包含材料性能、标准、缓冲理论知识、测试流程、设计经验、绘图工具等等。
包装(packaging)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深信,包装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手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设计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包装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
产品包装怎么设计
成功的包装能激发购买行为,引导消费,强化推销。(1)类似包装策略。这种策略可以节省包装设计费用,增加经营者的声势,有利于介绍新产品。但它只适用于同样质量水平的产品,如果质量相差悬殊,则优质产品将蒙受不利影响。
(2)多种包装策略。把使用时互有关联的多种商品,放入一个包装容器内,同时出售。
(3)再利用包装策略。原包装的商品用完以后,包装容器可移作别用,如杯形包装,空的包装瓶可用作水杯,糖果包装盒可作为文具盒等,这种策略能引起顾客的购买兴趣,发挥广告的作用。
(4)附赠品包装策略。为了适应促销的需要,包装中附有赠品或赠券,如儿童食品、儿童玩具、糖果等商品附赠连环画、认字卡片;化妆品中附有赠券,积累若干可得不同的赠品。
(5)改变包装策略。当某种产品质量不错而打不开销路时,应当考虑改进包装。
包装就像灰姑娘身上的羽衣,脚上的水晶鞋,是新产品打开市场、树立形象不可缺少的一环。